近年來,伴隨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系統化門窗產品憑借其穩定的品質和可靠的質量快速被消費者所接受。同時,門窗系統也開始從南到北在全國大面積被采用。那么,門窗系統在中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系統”又是以什么樣的研發體系,商業模式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贏得市場青睞的?未來,門窗系統在中國發展的趨勢又將如何?對此,在行業內有著近30年從業歷史且對于系統門窗有著特別視角的泰諾風保泰技術總監劉軍先生,將其真知灼見與大家分享。
門窗系統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醞釀期(1980~1995)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國內部分企業以及部分高端項目開始關注高端品質的門窗幕墻產品并將其應用到項目之上。此時,國內門窗行業在以鋼代木政策引導下,空腹鋼窗產品得到普遍應用;高端鋁合金門窗的應用,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氣象。
第二階段:萌芽期(1995~2004)
20世紀末期,在建筑金屬結構行業協會組織及一大批熱愛行業的專家帶領下,以德國泰諾風為代表的節能鋁合金系統技術研發單位,以廣東興發、廣東堅美等鋁合金加工企業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開始引入隔熱鋁合金門窗生產技術。就是在此時,阿魯克、羅克迪等企業開始在國內鋁加工行業推出系統門窗的概念以及部分系列產品。經過這些企業的大力市場推廣,系統門窗的概念逐步在國內門窗幕墻以及地產開發領域被接受和認可。
第三階段:擴散期(2005~2014)
伴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同樣,伴隨著拼湊產品(傳統的型材企業,模仿某些系統公司產品開發的系列產品)市場上出現問題的增多,以德國旭格、Wicona等系統公司為代表的高端系統公司紛紛在國內大范圍簽訂合作企業;相關機構、行業協會也紛紛在國內推出與ISO接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產品標準化、系列化、系統化在全行業逐步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系統化產品在全國從南到北大面積被采用,憑借穩定的品質、可靠的質量快速被客戶接受。同時,國內眾多有識之士紛紛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建立自己的門窗系統公司并推出適合中國市場特點的門窗系統化產品。
第四階段:成熟期(2005~2014)
在前三個階段,中國以商業建筑幕墻的大量需求為導向。整個發展階段中,由于以幕墻應用為導向,突出顯示的是個性化的需求及體現建筑設計師的理念,幕墻公司、門窗企業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利潤最大化,面對客戶需求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在把框架、面板玻璃攢湊到一起后,更多的降低配置和減少成本,導致全行業對門窗技術的理解錯失了一個更好的學習機會。
門窗系統在中國發展的機遇
2012年以來,伴隨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高品質門窗產品的需求加大。由于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以及各種建筑幕墻政策要求的出臺,高速發展期成立的大批量幕墻公司不得不面對高速增長的高品質門窗及低迷的幕墻產品的市場需求,企業面臨產品被動轉型換代的窘境。
從業人員對門窗產品的技術、設計、應用等知識的需求和對門窗產品質量提升的技術路線系統化的需求也急劇增強,整個門窗行業也面臨系統化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產品品質、改革運營模式以應面變化的市場需求。
系統門窗在中國的發展轉機出現在2013年,根據市場的需求,相關行業協會分別到德國、法國、比利時、新西蘭等國家,對系統門窗企業、研究機構、相關配套企業考察學習先進的經驗,并編制國內的首個技術類文件---《門窗系統應用技術導則》,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國目前門窗系統的發展分為兩種模式:一是以工程系列為出發點,以產品研發、產品性能為基礎的技術流派,二是以客戶需求為主導,以市場宣傳、產品包裝為基礎、以終端客戶引導為手段的“市場派”。
門窗系統在中國發展的趨勢
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未來的市場將逐步轉向新建建筑面積下降與既有建筑改造項目增多并行的趨勢,商業地產項目逐步向大型開發企業集中以及以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等為主營業務的區域性開發商并存的市場局面將逐步成為中國市場的主流。與建筑相關的配套材料企業包括建材企業、門窗企業將形成以區域龍頭企業為核心。企業經營模式也將向大批量生產,以量求利潤的運營模式向以注重產品研發、穩定品質、快速市場響應、差異化、定制化客戶服務的大規模定制模式轉變?;谏鲜鍪袌霭l展的判斷,未來門窗系統在中國的運營模式也一定會是目前的技術型流派的企業與市場流派的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運營及市場運營等方面全面融合,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被市場接受,獲得發展。